close


◎圖片轉載自網路

談話、搞笑、整人、遊戲凡事都能配合,他們酬勞不高,又能帶動收視,這一類的通告藝人長期有個歸類叫《B咖》,最近被叫的特別響亮,他們經常在電視節目中曝光,雖然只是綠葉的角色卻又懂得重要時候作效果,在電視節目製作費用越來越緊縮的狀況下,這些綜藝界B咖衝出突圍撐起一片天,連開節目也能拼出不差的成績,其實這一點都不意外。人說20年是A咖、10年是B咖,那些天王天后級A咖的主持人不說,這些在娛樂圈歷練10年的B咖藝人,也許是受盡冷暖,全是身經百戰、身段柔軟、努力用功,所以每個通告都發揮了他們的功效。還記得幾次帶通告在後台遇到他們,應對之間態度和善,尤其對前輩藝人更是尊敬有禮,與其說是懂的老二哲學,還不如說是一種敬業。
 
台灣的綜藝節目很特別,絕大部分是一窩風式,比如談話性節目、女人美容節目、歌唱比賽節目、藝人作菜節目等,同一類型的節目就有三、四個,然後同一類型還會有一樣的主題,比如“大嫂人妻篇”、“原住民篇”、“卸妝篇”等,看久了你大概都知道哪個女明星是為什麼離婚、哪些藝人看過泌尿科之類的家務事,(雖然綜藝節目長期被學者批評沒營養,但也不諱言陪伴了許多人消除疲勞的時光!)而這些B咖藝人上遍所有類型節目,怎麼轉台都看到他們,在遊戲類節目他們除了生吞金魚、喝尿外,談話性節目中,他們也把自己的老公老婆到爸媽公婆、兒子女兒、兄弟姊妹、親朋好友等全都攤出來聊,偶而激動處還要淚灑攝影棚,為了節目效果簡直讓自己成為透明人似的,說穿了,這就是娛樂業,暫不管內容是真是假,觀眾也看的入神是真的。
 
能被歸類成《B咖》其實是一種肯定,往後看彷彿已經脫離小咖明星,往前看可以有機會跟A咖學習與合作,觀眾對他們的熟悉與親切感,也是廠商的最愛,無論是接廣告、拍戲、商業演出、活動主持也會跟著水漲船高,不過這些熟面孔觀眾也許會有看膩無趣的一天,那又會是一波B咖淘汰賽了。
 
唱片業歌手的區分不叫“咖”,而是叫“級”,每年唱片公司內部排發片計畫時,就會出現A級歌手、B級歌手、C級歌手這樣的區分。A級歌手不用說,都是小天王、小天后型的歌手,他們每年只發行一張專輯,整個公司彷彿就靠他這一張來回本一整年度的開銷。七、八年前我們的歲末年終都是靠這類A級歌手的銷量來往上加碼的,如今唱片市場榮景不再,A級歌手的企劃包裝、媒體廣告採買依舊有一定的要求與規模,這些預算在唱片公司看來簡直心淌血,不過還是願意堅信王牌出馬的威力。
 
唱片B級歌手就是專輯銷量不會有太大驚喜,整體製作企宣預算不會太高,但演藝的潛力有可以成為公司未來的A級歌手,這類歌手仍要持續投資打造,他們不像A級歌手只要重點宣傳,絕對要拼死拼活的長期抗戰跑宣傳偶而有機會便與同門A級歌手夾帶參與大型舞台的演出,要有打落牙和血吞的自。流行音樂比電視綜藝節目多了流行的元素與感情的基礎,所以唱片B級歌手沒辦法像電視B咖拋開形象用說學逗唱吃遍所有年齡層,除非本質不是音樂(比如棒棒堂)。
 
放眼B級歌手一大堆,就像擠在金字塔中間的一大塊,一不小心出局就變成通告藝人,或者從此靠跑場演出或是根本改行,而C級歌手就是最底層那一大片躍躍欲試追逐星夢的簽約新人了,但流行音樂八年才出一個蔡依林,無論是哪一級數的歌手,這場耐力賽除了苦練實力就是不斷增強武力配備,比如音樂創作、樂器彈奏、舞蹈等本事,還有打不倒的意志力,娛樂永遠不會消失,只是這次輪到誰站上那個主流舞台。
 

◎圖片轉載自網路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nayuan5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